网站的一般工作原理指Web服务器与客户端浏览器交互的基本原理,说白了就是,网 站服务器上的文件和数据库最终成为客户所看到的华丽或朴素的页面的过程。这个过程包 括3个问题:
1) 网站的数据如何变成页面数据——网站程序解决
这里的“网站程序”指网站的脚本、脚本解析程序、公用组件和数据库系统的集合。当 然,如果网站全是静态页面,当然就不存在脚本和组件的问题了。这些程序相互协作,将原 始的网站数据(文件形式或数据库形式)解释(或者说:变换)成特定编码格式的用户数据。 网页里最常见的编码格式有:
HTML, GIF, BMP, PNG, MIDI( “正规”名称为text/html, image/ gif, image/bmp, iniage/png, audio/mid)。对任何一次客户请求,一旦解释完毕,程序在本次连 接中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功成身退。
2) 如何根据用户请求将指定的数据送达客户端——互联网解决
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通过HTTP协议进行通信。首先,客户通过浏览器向Web服务器 发送HTTP请求,这个请求通过互联网传送到被访问的服务器,服务器响应请求并进行处理 之后生成特定的HTML文档,然后再用HTFP协议将此HTML文档通过互联网返回到客户 端的浏览器显示出来。
3) 客户端如何将页面数据显示为页面(所谓页面就是图形界面上的文本、图像、图形的集 合)——浏览器解决
网站的Web服务器接收到的HTTP请求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请求一个静态的 HTML网页,此时Web服务器在自身服务器上查找到相应的页面并将该页面发送出去即可; 另一种是请求一个以.asp或者.jsp结尾的动态网页,此时Web服务器无法自行直接处理,需 要将这个请求转交给应用程序服务器处理,若应用程序服务器也不能自行完成全部处理,则 还将根据需要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相应的处理,最终再将处理结果生成HTML文档,由 Web服务器发送回客户端浏览器。